

青海位于中国的西北部,誉为“世界屋脊”,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总人口578万,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十三分之一,是中国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之地,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和丝绸之路南线、唐蕃古道、马可波罗线途经于此。由于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的影响,青海省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夏季凉爽宜人,平均气温在12—27摄氏度左右,为旅游的黄金季节。青海是青藏高原的交通枢纽,民航、铁路、高铁、高等级公路等大交通条件不断改善。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加强,中国各省会城市都有航班飞抵,平均不到三个小时。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6.4%,世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有藏、回、土、撒拉和蒙古族,其中撒拉族、土族为青海所独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文化源远流长。这里还是多种文明交汇的地方。不仅包括长江文明、黄河文明、中原文明,还包括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以及欧洲的一些古希腊、古罗马文明。青海现有世界级旅游景点11处,国家级旅游景点52处,省级旅游景点数百处,具有开发前景的旅游资源400多项,有不少旅游资源,堪称中国乃至世界之最。代表性景观有青海湖、三江源、祁连草原、清清黄河、昆仑文化、塔尔寺、柳湾彩陶及藏族、土族、撒拉族风情等。
大美青海欢迎您的到来!
民俗节庆
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
赛马会
赛马是青海人民的娱乐活动之一。青海赛马分为两种,一是驰骤(走手),即步伐和快速并重;二是以领先为佳。赛马在青海乐都北山、循化部分地区及牧区较为普遍。要赛马取胜,首先要相好马,其次是养好马,第三是务马(练好马),最后是赛马。决赛是赛马的高潮,庆贺者要向获胜者挂红、搭彩绸、献哈达,亲友女眷把绣包挂在马鬃上,胜出的马就会变得花枝招展。
六月六花儿会 每逢农历六月初六,青海很多地方都有民间自发组织的“花儿”会,其中距西宁36公里的大通老爷山风景区的“花儿”会最为出名。这一天,满山姹紫嫣红,游人如织,人们浓妆艳抹,摩肩接踵,胜似节日。游山的人们,按年龄结伙的比较多。当憩息时,东一摊,西一摊,唱起“少年”(即“花儿”,青海乡间爱情民歌)来。同时,唱点不断扩大,更多的游人则是“花儿”的欣赏者。“花儿”是农民们在土地上表达爱情的方式,六月六“花儿”会则是他们寻找爱情、憧憬爱情、歌唱爱情的不可多得的机会,很多民间“花儿”歌手通过“花儿”会崭露头角。

六月会 热贡藏乡的六月会是流传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习俗活动,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至二十八定期举办。它蕴含着宗教历史、民俗风情等丰富的文化活动内容,充满了神奇与欢乐。六月会的主要活动有:祭神、上口扦、上背扦、跳舞、爬龙杆、打龙,最后是法师开山。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上口扦、上背扦和开山。六月会祭祀活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舞娱神”,分为三种类型:舞神、舞龙和舞军,场面恢宏壮观,舞姿潇洒粗犷,各村轮流举办,节日盛况空前。
于菟舞 “于菟”(wu tu)(老虎的别称)舞是驱妖降魔求吉祥的一项原始古朴的民俗。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在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乡年都乎村举行,其表演由7名健壮的青年男子组成,舞者上身裸露,下身将裤腿高卷至大腿部,由化妆师用锅底灰和墨汁将舞者脸部和全身画成虎状脸谱和斑纹,装扮好的“于菟”们在完成一系列宗教仪式后,作虎状跳跃至各家各户尽快叨食事先预备好的鲜肉、圈馍等食物,整个场面充满了浓重的宗教色彩。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驾车环游青海湖
狭义上的环青海湖旅游区由日月山、倒淌河、公主温泉、唐蕃文化旅游区,青海湖景区、沙岛、金银滩民族风情文化娱乐旅游区,青海湖景区、海心山、三块石水上旅游区,鸟岛、草原牧场自然生态旅游区,沙陀寺、祭海亭藏传佛教旅游区,原子城红色旅游区构成,亚洲最高级别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旅游胜地增加了新的看点。青海湖的娱乐活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唱一唱藏族的拉伊山歌,看一看安多藏戏,跳完锅庄舞、铃鼓舞,再与土族的兄弟姐妹一起舞安召。看到篝火旁融融的气氛,你也会被那真挚、纯朴的气氛所打动。
纳顿庙会
“纳顿”是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土族聚居的三川地区的庙会活动。“纳顿”系土语,是玩耍的意思,这里专指喇嘛寺院的跳欠和以村落为定点的庙会活动。群众称前者为二月“纳顿”,后者为七月“纳顿”。七月“纳顿”不仅是土族人民的传统庙会,而且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蕴蓄着浓厚的民族特点的文娱盛会。天高气爽,惠风和畅,金谷登场,掩镰停锄的金秋季节,正是土族人民“纳顿”之期。它从农历七月中旬的锣声开始,到九月中旬的鼓音结束。按固定的时间,以供奉地方神的村庙为定点顺次举行。土族人民视“纳顿”为和气致祥的隆重节日,还习惯于在“纳顿”期间走亲访友,商榷儿女婚嫁,调解纠纷等等。
拉伊会
驰名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拉伊会,原是从群众祈神活动上发展起来的。拉伊会举行之日,周围数百里的群众,从四面八方向会场云集。各族妇女,打扮得花枝招展。藏族青年男女,邀朋请友,约会相识,结伴聚集,相与赛歌,常常以十三四个人的小摊子为竞赛单位,东一摊,西一摊,摊摊相隔十来步,一摊摊地聚合起来,拉开场地,摆开战场。清脆婉转的歌声、喝彩声、鼓掌声、口哨声、黄河的咆哮声交织在一起,响彻西河滩上空,组成一组全民欢乐的交响乐章。
赛牦牛
藏族居住地区高山连绵,雪峰重叠,草原辽阔,水草肥美,生产以牧业为主,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产。在喜庆、婚嫁及节日中,赛牦牛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射箭
传统的弓箭、原始的舞蹈、精湛的箭术,比赛处处彰显着藏族群众豪爽、朴实、彪悍的民族个性。
